![](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6-min.png)
从教十八年,为了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我去“追流失生”的经历也挺多的,而这次的“追流失生”经历,让我感受很深。它让我知道了教育扶贫路上,其实也有“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奇迹发生。
2017年9月9日周六上午7:00,我把还在梦中的儿子叫醒,让他和我一起去追回他们班名叫小亮的一名流失生。在周五的时候,我已打听到小亮已经在街上的一个洗车店打工了,还和我儿子是同班同学,我也想趁此机会让贪玩的儿子能珍惜好读书的美好时光。
上午九点多钟,我和儿子来到了小亮打工的洗车店。我们喊叫了一会儿,才有人应答。应声的正是小亮。看着他惺忪的睡眼,我知道他昨晚肯定是睡夜了。听说他不光得洗车还得熬夜守酒吧。我向他说明了来意,问他是否还想继续读书。他只说了一句:“我得问我大哥”。我让他把他大哥喊来,我们一起交流了一下。原来他大哥就是老板,他们是姑表亲。起初,他大哥对我们的来意和态度很冷淡,不理不睬的,问一句话这个表哥是爱理不理的。我心里一想,没戏了,这个流失生我可能喊不动了。三分钟没有,他大哥就不见了。我觉得此时的我就像是“拿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但是,有份表上得让知情人签字啊。我只好又厚着脸皮去找他大哥。可他大哥却说他很不想签这个字。看他欲言又止的样子,我想着其中肯定有隐情。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嘛”,也许是被我的软话感动了吧,他大哥告诉了我小亮的身世。
原来,小亮在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跑了,父亲又不成器,整天只知道喝酒,什么也管不着。爷爷奶奶也有八十多了,身体也不太好。姐姐嫁人了,哥哥也是初中一毕业就去了广东打工。家里的开支都是靠爷爷奶奶平时帮人做些散工和栽种田地来贴补,政府也有些贴补给他们家,亲戚的帮衬也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又打电话向村委会落实了他们家是建档立卡户。我决定必须得去他家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因为这孩子也不知道他家是不是建档立卡户。按照教育扶贫工作的相关规定,建档立卡户家庭的孩子是不能辍学的。我跟他大哥请好了假,让小亮带着我们一起去他家——干水井。
上午十点多钟,经过一路的颠簸,我们来到了干水井。这是一个风景不错的村子,在青山绿树的掩映中,给人的感觉就是新农村的一派祥和、富足与宁静。可一来到小亮家,眼前的景象和初进村子时的感觉却是大相径庭。简直是不敢让人相信,怎么这个年代了还会有这么破旧的房屋!这房子能住人吗?我不得不感叹小亮之所以辍学的真正原因了。
我们一起来到了小亮家,他父亲也没在家,只有奶奶在家。奶奶一直就说:“老师,你们叫他去读书吧,我们老了,也管不着什么了,他爹又不成器”。看到老人家的样子,我心里一紧,唉!这个父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啊!竟让自己的老人和孩子承受着如此的穷困潦倒......看着这一切,我下定决心,我必须让这个孩子返校读书。我和小亮展开了“心理之战”。
我对小亮说:“小亮,自己的路得由自己走,你想不想改变你家现在的样子?你和我儿子也差不多大,你们作为同龄人,老师可不忍心让你就这样子,再说,打工,只能是暂时的求生之计,长久的,只有你实实在在地去学一门知识和技术,将来用你所学到的和所见识到的,才能改变你们家穷困的现状。你大哥跟我说,他也不希望你就这样在他那打工,他也希望你继续读书。如果你返校读书,老师可以帮你联系资助人,每月可以资助你100元的生活费,你平时有什么困难,也可以和我儿子或是我说,别再犹豫了,老师喜欢做事情干脆利落的人......”。经过我们的一番劝说,小亮开始心动了。过了一会儿,但他又说还得问一下姐姐是否同意他读书。听他这么一说,我看这孩子可能是有后顾之忧,怕没人给他学费和零用钱吧?可小亮却说,他不担心这些,但是得问一下姐姐。我猜想,可能是姐姐才做得了他的主。后来,我们一起回到了街上。我又再一次和他强调:“小亮,谁也无法改变你的命运,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的路得由自己走,你只能自己做自己的主”。在他的再三犹豫中,他终于说了句:“老师,我去读书”。唉!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心里的大石也落了下来。
9月11日上午7点,我接到了小亮的电话,说他在校门口等着我领他去报到。我说你可以自己去呀。他说一定要我领着他去。呵呵呵,看来这是小亮对我的信任啊......
是呀,曾经也有老师去喊过小亮,可小亮对我说:“老师,当初,怎么不是你来喊我呢?要是你来,我初二的下学期也就不会辍学了。”此时的我,心里五味杂陈!怎么说呢,当初拿到追回小亮的资料时,我心里也抱怨,都一个学期没来读的人了,还已经打着工,看来也只是走过场而已,可是谁又会料到......。假如当初我说话的方式方法不对,缺少耐心,缺少责任感,可想而知,我的“追生”任务肯定是完成不了的。
所以,教育扶贫之路,任重而道远,教育扶贫之路,其实也有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奇迹发生。
(黑支果中学杨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