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5-min.png)
黑支果乡初级中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一种力量,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也是实现中华腾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动力。传统文化教育是我国整个思想教育的基本工程,也是学校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和永恒的主题。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和《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云高工【2015】8号)要求,以及文教德【2016】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为了使我校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特拟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创新学校文化,构建适宜学生成长的和谐校园;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青少年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青少年的实践体验,使青少年情感得以升华,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增强青少年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组织领导
组 长:刘应玮
副组长:骆常云 安仕文 陈荣富
成 员:姜明丽 李政 张敬海 李普 张丽萍 袁明进 高适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德育处,由德育处具体实施办理相关活动工作,全面负责活动安排,并做材料处理与上报。
三、活动主题
“传承文明 弘扬经典”
四、实施措施
活动实践安排分两个阶段开展。
1、部署动员:利用师生大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全体师生明确活动的内容与要求。
2、实施推进: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会、广播站、校园网、校内外橱窗文化建设等对学生进行教育
活动时间:2016年9月起长效实施
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五、工作重点
1、规范校园、班级文化建设。
2、规范学生语言,净化校园语言环境;
3、规范学生行为,每周结合道德行为教育主题进行行为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及课间活动,使校园活动安全、健康、雅致、和谐,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4、加大力度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班级育人氛围。
六、主要内容
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观念,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校园环境,全体师生积极参与“传承文明 弘扬经典” 中华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1、校园文化建设氛围:用文化打造校园,以环境感染师生。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让校园成为师生共享文化魅力的乐园。
2、教师活动主要内容:教师既是主题活动的推动者,更是活动的实践者和示范者,要以高尚的品行、人格魅力引领并推进主题教育活动。
3、学生活动主要内容:
“忠”:以忠贞爱国、精忠报国为主线,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集体、文明守纪和文明礼仪等教育,培养青少年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以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劳动、遵守纪律为荣,培养学生博爱精神和品德;以危害集体、损人利己、好逸恶劳、违法乱纪为耻,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遵纪守法的道德行为;让学生明辨是非、知耻明理、知耻改过、自尊自爱、自尊自重。
“孝”:就是要教育学生感恩和服从教育。以孝敬老人、孝敬父母、孝敬长辈为主线,培养学生真情实感、知恩图报,让学生懂得:一个人无论在家、在学校、在任何一个群体,还是在社会、在国家、乃至全世界,都需要有一种服从“规章”、“规则”、“法律”、“大局”、“真理”的意识。要求学生从遵守校规校纪开始,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规的自觉性;从为他人多做好事、为班级多做贡献开始,逐步养成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
“诚”:是以诚实守信、以诚相待、求真务实为主线,教育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修养,让学生做到:讲求诚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反对“虚、假、骗”行为。
“雅”:是以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主线,教育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以及情趣、志趣。A、让学生做到“六无”:校园无纸屑、地上无痰迹、教室无杂物、墙上无污迹、走廊无嘈杂、桌椅无刻印。B、做到“五带”:把礼貌带给朋友、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回家里、把谦让带给他人、把诚信带给社会。C、做到:说话轻声,走路慢行,待人礼貌,讲究卫生,文明用餐。
“礼”:就是要文明礼貌,对人以礼节、礼貌相待,教育学生注意在各种人际关系中的礼貌言行。包括升旗礼仪、就餐礼仪、课堂礼仪、尊师礼仪、同学间交往礼仪、穿戴礼仪、借用物品礼仪、迎客礼仪等。A、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并经常使用礼貌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B、会施行礼仪,如:握手、鞠躬、敬礼、礼尚往来等。C、见到老师、长辈、同学、亲戚朋友主动打招呼。D、使学生懂得在任何场所和所有职业行为中都有礼仪相让的行为规范,如:对老、弱、病、残、孕的人让行、让座、让言等行为都是一种人道主义;关心、照顾需要帮助的人,如有冲突,应礼让他人;上学、放学时向父母打招呼,关心父母,孝敬长辈和老人,待客热情礼貌等。总之,礼仪教育,是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部分;礼仪教育的本身就是在进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弘扬“礼仪之邦”精神遗产的爱国主义教育;礼仪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从内在的自律开始,规范自己的行为,共创文明、友善、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七、活动形式:
1、通过值周加大督查力度,结合文明班评比活动
加强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的检查力度,重点抓学生的礼貌、礼仪及课间追逐的现象,使得不文明现象无处藏身。并及时对表现得出色的班级进行表扬。
2、利用升旗仪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国旗下讲话将围绕“忠、孝、诚、雅、礼”为主线,增强师生行为举止文明的自觉性和意志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携手创建和谐校园。
3、利用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开展道德大讲堂学习教育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忠、孝、诚、雅、礼”以及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班主任确定每周的礼仪训练重点,每周着重训练一个方面,检查一个方面,巩固一个方面。班主任的工作手册上要写好道德大讲堂的教案或者会议记录。一学年10个主题班会。
4、10月各班出一期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黑板报。楼道过道黑板报由团委负责出。
5、组织开展“传承文明 弘扬经典”读书活动。
每周有一次晨读由语文教师(班主任)带读并讲解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料如(弟子规、三字经等)。
6、组织开展“传承文明 弘扬经典”讲座 (主讲:张红林)
时间:2016年10月27号下午3:20
7、组织开展“传承文明 弘扬经典”大型武术操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领悟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体育组教师负责)。
8、组织开展“传承文明 弘扬经典”文化绘画、书法、摄影、比赛活动。时间:2017年春季学期(时间待定)。
9、组织开展“传承文明 弘扬经典”征文比赛(活动分教师组和学生组)
(1)组织开展以“传承文明 弘扬经典”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活动,全体语文教师要积极配合活动的开展指导学生写作。评选优秀征文。每班推选五篇征文上交德育处。进行学校评选并评奖。截止日期2016年11月2日。
(2)学校成立征文评奖小组,负责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比,列出各年级获奖名单。初一教师评选初二的学生作文。初二的教师评选三的作文,初三的教师评选初一的作文。评奖时间2016年11月5日前。
评委小组人员
初一组: 敖桂琼(负责)胡健 舒琼芬 朱青青 保雪飞 陈敏
初三组: 李洪兵(负责)陈荣富 杨绕 袁声祥 董波云 曾佐芬
初二组: 曾佐超(负责)郑继萍 张永能 陆鸿志
(3)奖励办法
组织成立征文评委,对征集的文稿进行评审,产生名次;
奖项设置:
一等奖奖金30元 二等奖奖金20元 三等奖奖金10元
七年级: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
八年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九年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指导学生获得二等奖及以上的语文教师和不是语文教师的班主任评为优秀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获奖的征文必须上交电子稿,便于在我校校园网站转播或者上交教育局。
(4)教师组按年级组分每组至少10篇,后勤组至少5篇。组长安排好。上交电子档到组长处。由组长一并上交德育处。教师先不署名。评分后才召集投稿选手认征文并署名。
教师组征文评委:陈荣富 程杰 曾佐超 陈敏 敖桂琼 安仕文
奖项设置:
一等奖奖金80元 二等奖奖金60元 三等奖奖金50元
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9、组织开展以“传承文明 弘扬经典”的演讲比赛。
通过演讲比赛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锻炼自己的才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能量。每班推选一名选手。演讲分初赛和复赛。演讲时限:3—5分钟 演讲时必须脱稿。
(1)人员安排
评委人员:安仕文 骆常云 姜明丽 陈荣富 张红林 陈敏 曾佐超
主持人:陆星
计时计分:陆慧敏 张剑锋
摄影摄像信息上报:学校办公室
音响调试与播放:总务处
安全监管:校卫队、班主任、值周教师
(2)比赛时间:2016年11月4日(星期五)
上午7:50初赛,在会议室进行(只有选手参加)。
下午1:00复赛,在操场进行(全体学生参加)。
(3)奖项设置
一等奖奖金50元 二等奖奖金30元 三等奖奖金20元
七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八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
九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指导学生获得二等奖及以上的指导教师和不是语文教师的班主任评为优秀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