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大蒜病虫害混合发生及防治策略

    信息发布者:广南黑支果村网通
    2017-05-09 16:19:32   转载

    冬末春初,气温开始回升,大蒜病虫害发生逐渐加重,大蒜叶片发黄、鳞茎腐烂,部分田块出现大量落塘,蒜苗容易拔起。近日,从宾川、洱源送样鉴定结果看,蒜叶感染大蒜叶枯病,蒜头上有刺足根螨、茎线虫、白腐病、镰刀菌根腐病为害,白腐病和干腐病为害最重。

    为害症状及病原菌

    [大蒜叶枯病症状]俗称火风。主要为害叶片和花梗。病叶多从下部叶片叶尖开始发病扩展。花梗受害易从病部折断。田间湿度大时,病部产黑色霉状物。受害植株前期长势弱,后期脚叶枯死,迟抽薹或不抽薹。

    〔大蒜叶枯病病原菌 无性世代葱叶枯匍柄霉StemphyliumbotryosumWallroh,属半知菌亚门。病菌分生孢子梗暗色,单生或丛生,短小,顶端膨大,大小为20~32μm×3~7μm。分生孢子壁砖状分隔,具横隔膜3~8个,纵隔膜1~3个,分隔处缢缩,褐色,表面有细刺,大小为18~29μm×16~20μm。有性世代葱叶枯菌Pleosporaherharum(Pers.et Fr) Rabenh,属子囊菌亚门真菌,不常见。弱寄生菌。

    〔大蒜白腐病症状异名大蒜菌核病。大蒜主要病害,寄主除大蒜外还有大葱、洋葱和韭菜。生长期和贮藏期均可发病。主要侵染大蒜茎基及鳞茎,病株在田间极易拔出,茎基及鳞茎表面附有大量白色菌丝和黑色球形菌核。受害严重的植株很快枯死,造成田间缺苗。

    〔大蒜白腐病病原菌 SclerotiumcepivorumBerk.属子囊菌亚门葱白腐小菌核真菌。病菌菌核球形或扁球形,灰黑至黑色,外表由1~2层厚壁暗色细胞组成。菌核萌发时表面凸起,外皮破裂后细密的菌丝自由融合后伸出,在其上产生小瓶梗,瓶梗上链生小型分生孢子。孢子透明,球形,直径为1.6~2.0μm。

     

     

    〔茎线虫为害〕成熟雌虫和雄虫都为细长蠕虫形,雌虫较雄虫大。虫体前端的唇区较平,无缢缩,尾部长圆锥形,末端钝尖。雌虫阴门大约位于虫体后部的3/4处。食道垫刃型,口针细小,有基部球。中食道球卵圆形,前伸,无曲折。主要通过鳞茎自然孔口或伤口以吻针刺孔侵入。

    〔刺足根螨为害〕成螨宽卵圆形,体长0.6~0.9毫米,乳白色,有光泽,鄂体部、足浅红褐色,幼螨3对足,若螨和成螨4对足。卵白色,椭圆形,长约0.2毫米。成螨及若螨蛀食大蒜植株的鳞茎使被害鳞茎腐烂发臭地上部枯萎死亡

    〔大蒜镰刀菌根腐病症状〕大蒜整个生长期和贮藏期的一种土传病害。病株叶片从叶尖迅速枯萎,根大部分腐烂,呈半水溃状腐烂。

    〔大蒜镰刀菌根腐病病菌〕洋葱尖镰孢菌Fusariumoxyporumf.sp. cepae( Hana ) Snyder et Hansen , 属半知菌亚门镰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有大小两型。小孢子单孢,卵圆形至长椭圆形,直立或弯曲。大孢子梭形至镰刀形,两端尖锐,有3~5个隔膜。

    防治策略

    1、大蒜白腐病和根腐病属于土传病害,实行轮作3~4年以上,或水旱轮作,切忌连作。播种前用蒜种重量的0.5%~1%的50%甲基硫菌灵WP拌种。发病初期用50%甲基硫菌灵WP600倍液,或50%异菌脲WP1000~1500倍液灌淋根茎,10天灌1次,连续1~2次。

    2、大蒜叶枯病提倡早防早治,到大蒜生长中后期脚叶枯死,防治效果不佳,只会增大用药成本及农药残留。发病初期喷50%异菌脲WP1500倍液,或64%杀毒矾WP500倍液,或75%百菌清WP600倍液等,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3、防治线虫及根螨的药毒性较高,大蒜生长中后期不提倡药剂防治。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